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神州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祖国各地生机盎然,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美。
云南昆明水杉湿地冬日一景(1月5日无人机拍摄)。云南省被誉为“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当前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标居全国第1位,森林覆盖率60.3%,居全国前列。
记者秦晴摄这是被冰雪覆盖的青海湖(1月16日无人机拍摄)。青海位于中国西北,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着“中华水塔”的美誉。近年来,从三江源到祁连山,从青海湖到昆仑山,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明显向好。
记者张宏祥摄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1月24日无人机拍摄)。近年来,黑龙江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筑牢大小兴安岭生态屏障,用绿色在山水间书写新的华章。
记者才扬摄雪后初霁,秦岭深处的塔云山金顶观音殿四周云雾缭绕(3月3日无人机拍摄)记者陶明摄列车通过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新集镇油菜花海(3月21日无人机拍摄)。近年来,陕西省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以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场保卫战为重点,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记者陶明摄这是雄安新区白洋淀(3月31日无人机拍摄)。近年来,河北省努力打造首都生态安全屏障,坚持全面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记者牟宇摄这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侗寨(4月14日无人机拍摄)记者欧东衢摄沈阳市浑河两岸风光(5月1日无人机拍摄)。近年来,辽宁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记者杨青摄空中俯瞰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上林村(6月27日无人机拍摄)。
从2018年开始,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上林村创建湖州市级美丽乡村,以农民新村为中心,配套建设农民休闲公园、美丽庭院、村级联网公路等基础设施,并对全村农户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进行整治,乡村风貌得到显著改善。记者徐昱摄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群麋鹿在水塘附近栖息(6月28日无人机拍摄)。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的繁衍生息获得优越的外部条件,目前种群总数已达5016头。记者李响摄这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合曼湿地一景(6月30日无人机拍摄)。近年来,新疆多措并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记者胡虎虎摄这是从空中俯瞰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南麂岛上一家临海的小木屋特色民宿(7月17日无人机拍摄)。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南麂镇依托海岛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引导民间资本、集体产权和闲置民房发展民宿经济,按照“一村一品”布局,依山面海、悬崖而居,打造星空木屋、悬崖酒店和渔村石头城等风格多样的民宿群。
记者徐昱摄日暮时分的西安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吸引众多游人游览(7月26日无人机拍摄)。近年来,陕西省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以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场保卫战为重点,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记者邵瑞摄在福建省福清市沙埔镇举行的2019年首届福清开渔节上,渔船驶向大海(8月3日无人机拍摄)记者姜克红摄车辆行驶在新疆独库公路上(8月17日无人机拍摄)。新疆独库公路为国道217线独山子——库车段,纵贯天山南北,串联冰川、湖泊、森林、草原等多种景观形态,牧民毡房遍布沿线,牛羊散落在高低起伏的草场上,兼具自然与人文之美。记者胡虎虎摄这是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莫日格勒河(8月29日无人机拍摄)记者彭源摄这是尼木玛曲河岸错落有致的农田(9月13日无人机拍摄)。
尼木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每到秋收时节,种类各异的农作物呈现不同颜色。记者晋美多吉摄安徽黟县宏村风景区晨景(9月19日无人机拍摄)记者张端摄在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当地企业组织机械收割苜蓿(9月20日无人机拍摄)。阿鲁科尔沁旗地处我国最大沙地科尔沁沙地西缘,生态曾一度恶化。
2011年开始,当地开始引进企业种植苜蓿,如今已达70多万亩,形成集中连片节水灌溉紫花苜蓿种植区,沙地变成了“绿海”。记者刘磊摄这是山西运城盐湖(9月23日无人机拍摄)记者杨晨光摄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喀纳斯景区风光(9月24日无人机拍摄)记者王菲摄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勤得利农场,种植户驾驶机械在稻田作业(10月12日无人机拍摄)发(谢剑飞摄)这是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胡杨林(10月16日无人机拍摄)记者彭源摄这是山东日照全国首个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修复整治生态旅游岸线项目部分区域,距离海岸线仅数百米的大面积煤堆正在有序清运(10月23日无人机拍摄)。
记者王凯摄a游客骑着骆驼在新疆尉犁县罗布人村寨内欣赏沙漠美景(10月26日无人机拍摄)记者赵戈摄。
本文来源:华体会hth最新登录地址-www.chumoji.net